邮票收藏
集邮
您当前位置:主页 > 邮币目录 > JT邮票系列 > T字邮票 >
民族乐器—拨弦乐器
市场售价:¥200

邮票信息

  • 名称:民族乐器—拨弦乐器
  • 志编号:T81
  • 设计者:邓锡清
  • 发行日期:1983-1-20
  • 版别:影写版
  • 齿孔度数:11*11.5、11.5*11
  • 整版枚数:50枚
  • 详细介绍:

    【图案面值】
    T(5--1)箜篌 4分 446.16万枚
    T(5--2)阮 8分 972.91万枚
    T(5--3)琴 8分 1052.91万枚
    T(5--4)琵琶 10分 480.16万枚
    T(5--5)三弦 70分 198.16 万枚
    【发行日期】1983年1月20日
    【邮票规格】(第1、2、4、5图)30×40毫米
    (第3图)40×30 毫米
    【齿孔度数】(第1、2、4、5图)11.5×11度
    (第3图)11×11.5度
    【整张枚数】 50枚
    【版别】影写
    【设计者】邓锡清
    【印制厂】北京邮票厂

    邮票5—1箜篌
    箜篌,一作“空侯”、“坎侯”。古拨弦乐器。分卧式、竖式两种。卧箜篌传为汉武帝时乐人侯调所造(见应劭《风俗通》)。据《通典》: “其形似瑟而小,七弦,用拨弹之,” 竖箜篌为竖琴前身,后汉时经西域传至中原地区。《旧唐书•音乐志》:“竖箜篌,……体曲而长,二十有二(一作三)弦, 竖抱于怀,用两手齐奏,俗谓之擘箜篌” 。又有凤首箜篌,属竖箜篌之一种。箜篌在我国已失传。近年来借鉴西洋竖琴并参 考我国民族乐器的制作原理,设计制造了雁柱箜篌,进行演 奏,效果很好,已被专业演奏团体编入民族乐队。

    邮票6—2阮
    阮是“阮咸”的简称。拨弦乐器。古琵琶的一种。四弦有柱。相传西晋阮咸替弹此乐器,因而得名。现也有三弦的阮, 并有小阮、中阮、大阮、低阮四种,用拨子或嵌指甲掸奏。

    邮票5—3零
    琴,拨弦乐器。亦称“七弦琴”,俗称“古琴”。周代已有。琴面标志泛音位置及音位的徽,定型于汉代。魏晋以后, 形制已和现在的大致相同。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,长约一百十厘米,琴头宽约十七厘米,琴尾宽约十三厘米。面板用桐木或杉木制成,外侧有徽十三个,底板用梓木制成,开有大小不同的出音孔两个,称“凤沼”、“龙池”。琴面张弦七根。奏时右手弹弦,左手按弦,有吟、揉、绰、注等手法。音域较宽(三个八度又一个纯五度),音色变化丰富。琴在汉魏六朝时期曾 是伴奏相和歌的乐器之一,隋唐九、十部乐中,亦用作伴奏乐器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独特的演奏艺术和各具特色的多种流派。古代乐曲赖琴保存者极为丰富,自南北朝至清末,琴曲谱集现存者有一百五十余种。

    邮票5—4琵琶
    琵琶本作“批把”。拨弦乐器。汉刘熙《释名•释乐器》:“批把本出于胡中,马上所鼓也。推手前曰批,引手却 曰把,象其鼓时,因以为名也。”秦时已有长柄皮面圆形音箱 的琵琶,名“弦鼗”。奏汉以来不断改进,发展为阮咸、秦 琴、三弦、月琴等多种形制,其共同特点为,圆形直颈,宋以前统称琵琶。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,隋唐年间盛极一时,有龟兹琵琶、五弦、忽雷等多种形制,其共同特点为:半梨形曲 项,当时亦统称为胡琴。唐宋以来,在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 进,逐渐形成现今形制:音箱呈半梨形,以桐木板蒙面,琴颈向后弯曲,颈与面板上设“相”和“品”,张四弦,按四、五度关系定弦。演奏方法改原横抱为竖抱,改原用拨子弹奏为五 手指弹奏,技法日趋丰富,成为独奏、伴奏和合奏的莩要民族 乐器,“琵琶”亦成为此种乐器的专称。近代通行的琵琶为四相十三品,后经改革,增至六相二十三(四)品,能奏所有半音。

    邮票5—5三弦
    三弦又称“弦子”。拨弦乐器。由秦代的“弦鼗”发展而 来(参见“琵琶”)。“三弦”名称初见于明代文献。近世常 用者筒为木制,两面蒙蟒皮,柄长而无品,张弦三根,按四、 五度关系定弦。分大小两种,大三弦原盛行于北方,用以伴奏 大鼓等曲艺;小三弦原盛行于江南,用以伴奏弹词及丝竹合 奏。现在三弦已被广泛采用于独奏、伴奏和合奏。

    五枚邮票上的乐器,背衬白描奏乐的仕女。神韵飘然,动态各异。整个画面主次分明,虚实得当,静中有动,给人以想 象余地,优雅和谐的色调为画面增添了清新的韵味,不禁使人 想起“湘妃汉女出歌舞,清歌一曲月如霜”的诗句。
     


    •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 电话:15210093958 (微信同号)
    • 信息产业部备案: 京ICP备18017063号-5
    • 版权所有: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-2019
    • 声明: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、网络、新闻等等,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,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,投资须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