邮票收藏
集邮
中国古代书法隶书(T)
市场售价:¥10

邮票信息

  • 名称:中国古代书法隶书(T)
  • 志编号:2004-28
  • 设计者:王虎鸣
  • 发行日期:2004-12-5
  • 版别:影写版
  • 齿孔度数:11.5*11
  • 整版枚数:16枚(版式1)8枚(两套套印,版式2)
  • 详细介绍:

    【图案面值】
    (4-1)T 东汉•乙瑛碑 80分 1100万枚
    (4-2)T 东汉•张迁碑 80分 1020万枚
    (4-3)T 东汉•曹全碑 80分 1020万枚
    (4-4)T 东汉•石门颂 80分 1020万枚

    邮票介绍:
   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4年12月5日发行《中国古代书法--隶书》特种邮票1套4枚。
    隶书--相传是秦代程邈在狱中所创,最早在小官和奴隶中使用,所以称为离书。经过加工整理,把大小篆的圆转该变为方折,同时删繁就简,从而造出了隶书。隶书到东汉有了很大的变化,趋于工整精巧,结构向扁平发展,从而形成了汉代隶书的独特字体。汉隶书法,结体用笔富于变化的特点,影响和促进了楷书和其他书体的形成及风格的多样。邮票表现的四件书法作品乙瑛碑、张迁碑、曹全碑、石门颂均为汉代作品。
     

    (4-1)为“东汉•乙瑛碑”。全称《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》。高约2.6米,宽1.28米,厚0.24米。无额。碑文18行,每行40字,司徒吴雄、司空赵戒记前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,执掌礼器庙祀之事。此碑结体方整,谨严中有跌宕顿挫之致,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。全碑字字方正,骨肉匀适,笔划规矩而极有法度;筋力丰足,雁尾呈方形挑出结字、用笔方圆结合,凝炼俊逸,有一种雄浑古朴的意度。东汉桓帝永兴元年(153)立。原在山东兖州仙源县,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。其书法端庄典雅,浑厚流美。堪称东汉“庙堂书法”的典范。也是今人学习隶书最受推崇的范本之一。
     
    (4-2)为“东汉•张迁碑”。全称《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》,亦称《张迁表颂》。高3.17米,宽1.07米。碑文15行,行42字。碑主张迁,陈留己吾(今河南宁陵)人,曾任城(今河南洛阳市西北)长,迁荡阴(今河南汤阴县)令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(186)二月,韦萌等吏为追念其功德,刊石立表纪之。书体端庄、典雅,笔致刚劲挺拔、凝炼,运用大、小、长、短、扁、方、粗、细的笔划差异,互相参用,富于变化。明初出土,先置于东平州学,建国初移置县政府院内,1965年迁至泰安岱庙,现置天贶殿东廊历代碑刻展室。其书法造型古朴奇崛,气韵高古雄强,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,有大匠之风。
     
     (4-3)为“东汉•曹全碑”。全称《合阳令曹全碑》,刻于东汉中平二年(185年)。碑石黑明如涂油脂,光可鉴人。竖方形,高273厘米,宽95厘米。碑文20行,每行45字。记载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事件,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,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史的历史资料。字形多取横势,间有长、方结体,横向开张流畅,纵向含蓄稳健,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、飘逸多姿。结体之舒展、用笔之放纵、意态之醇美,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,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,使作品秀美中存豪气。明万历初年在陕西合阳县萃里村出土,清康熙壬子(1672)后断裂缺字,1956年移存西安的陕西省博物馆。其书法用笔轻巧,笔划灵动飘逸,为汉碑灵巧秀美的代表。
     
    (4-4)为“东汉•石门颂”。为我国著名汉刻之一,与略阳《郙阁頌》、甘肃成县《西狭颂》并称为“汉三颂”。东汉建和二年(148)汉中太守王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所撰《故司隶校尉楗尉杨君颂》,刻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之石门隧道西壁之上,通高261厘米,宽205厘米,碑文22行,满行31字,共655字。书法古拙自然,富于变化。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,含蓄蕴籍;中间运行遒缓,肃穆敦厚;收笔复以回锋,圆劲流畅。通篇字势挥洒自如,奇趣逸宕,素有“隶中草书”之称。1967年因此地修建大型水库,从崖壁上将它完整地切割下来,1971年移入汉中市博物馆。其书法风格卓然,笔势简约,时而内敛,时而奔放,有山林高士之气,世人推为汉隶“野逸派”代表。

    本套邮票设计新颖,以黑、白、灰为基本色,完全保留了碑刻拓片原有的书法韵味,似有墨香自画面飘出。再以红印章、红面值点缀之,显得古朴而秀丽。


    •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 电话:15210093958 (微信同号)
    • 信息产业部备案: 京ICP备18017063号-5
    • 版权所有: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-2019
    • 声明: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、网络、新闻等等,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,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,投资须谨慎。